《杨继盛简介》 ► 查看1篇诗文

杨继盛画像

杨继盛(1516年6月16日-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师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后官兵部员外郎。坐论马市,贬狄道典史。事白,入为户部员外,调兵部。因疏劾严嵩而死,穆宗时赠太常少卿,谥忠愍。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有《杨忠愍文集》。

1人物生平

杨继盛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十七日(6月16日)辰时生于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一个世代耕读之家。其母早亡,其父另娶。继母妒嫉他,让他放牛。杨继盛经过里塾,看见里面的儿童读书,很是羡慕。因而对他的哥哥说,请求能够跟从塾师学习。哥哥说:“你还小,学什么?”杨继盛说:“年纪小能放牛,就不能学习吗?”哥哥将这些对父亲说了,父亲让他学习,但还要牧牛。杨继盛十三岁时,才能够从师学习。家庭贫困,学习越发刻苦自厉。乡试中举,入国子监学习,徐阶很欣赏他。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得中丁未科进士。初任南京吏部主事,跟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深思乐律的学问,亲手制十二律,吹奏时声音均极和美。韩邦奇大喜,将自己所学的全部传授给他,从此杨继盛更加有名。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杨继盛35岁时调升京师,任兵部车驾司员外郎。任兵部员外郎时,蒙古首领俺答汗数次带兵入侵明朝北部边境,奸臣严嵩死党大将军仇鸾请开马市以和之,杨继盛上书《请罢马市疏》,力言仇鸾之举有“十不可五谬”。疏章呈入,明世宗朱厚熜颇为心动,将这个建议下到仇鸾和成国公朱希忠,大学士严嵩、徐阶、吕本,兵部尚书赵锦,侍郎聂豹、张时彻讨论。仇鸾攘臂相骂说:“小子没有看到敌寇的厉害应当将他撤职。”诸位大臣于是说派遣的官员已经走了,这件事难以中途废止。世宗还在犹豫,仇鸾又进宫密疏,于是将杨继盛下诏狱,后贬为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典史。
狄道地区番人与汉人杂居,文化落后罕知诗书。杨继盛在狄道期间兴办学校、疏浚河道、开发煤矿、让妻子张贞传授纺织技术,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的拥戴,称他为“杨父”。
一年后,俺答依然扰边,马市全遭破坏。世宗知继盛有先见之明,再度起用杨继盛,调为山东诸城县令,改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当时严嵩当权,恨仇鸾侵犯自己,心中高兴杨继盛首攻仇鸾,想骤然使杨继盛显贵,又将杨继盛改为兵部武选司员外郎。但杨继盛憎恶严嵩超过仇鸾。而且想起被谪籍后,一年内连迁四职,便考虑如何报效国家。当时唐顺之曾劝说他“愿益留意,不朽之业,终当在执事而为。”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上任刚一个月,就草拟奏章弹劾严嵩,斋戒三日后以《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严嵩假传圣旨,将杨继盛投入死囚牢。廷杖一百,一位同僚实在看不下去了,托人送给杨继盛一副蛇胆,告诉他:用此物可以止痛。但杨继盛拒绝,曰:“椒山自有胆,何必蚺蛇哉!”杨继盛自行割下腐肉三斤,断筋二条。严嵩本想将杨继盛杀死,但杨继盛在陆炳等人的保护下,在监狱之中存活三年之久。自挽绝笔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严嵩其党羽鄢懋卿的说服之下,决心杀死杨继盛。恰在此时,严嵩看到了其同党赵文华送来的一份对闽浙总督张经等人的论罪奏疏,严嵩特意在这份奏疏之后加上杨继盛的名字,世宗在阅奏时并未注意,便草草同意处刑。十月,严嵩授意刑部尚书何鳌,将杨继盛与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苏松副总兵汤克宽等九人处决,弃尸于市,临刑前将自书年谱交予其子,并作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天王自圣明,制作高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天下相互涕泣传颂此诗。继盛妻不久便殉夫自缢。燕京士民敬而悯之,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并以其妻配祀。
死后十二年,隆庆皇帝立,抚恤直谏诸臣,以杨继盛为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予以祭葬,并任命他一子为官。
隆庆二年,直隶监察御史郝杰,在保定民众的强烈要求下,上奏穆宗:“保定府是杨继盛的故乡,本地官吏和百姓请为杨继盛立祠,以做永久的纪念,请求批准。”皇帝很快批准,并定名为“旌忠”祠。杨公祠建于金线胡同,正殿三间,正中塑杨继盛像,正殿两旁各建碑亭一座,亭内各竖一碑,一碑刻杨继盛劾仇鸾的《罢马市疏》,一碑刻《劾严嵩疏》。
清顺治十三年,将清世祖福临御制文两篇刻碑立于祠内。杨公祠大门外有一牌坊 ,写有“表”,祠后另一牌坊写“旌忠坊”。金线胡同杨公祠建成后三十三年,人们认为此处风水欠佳,于是又在皇华馆街建了第二座杨公祠(即旌忠祠),院中立有大学士孙承宗撰写的《旌忠祠碑记》,前门有“昭代忠臣坊”一座。清康熙十年重修时,又增“成仁坊”一座。
清世祖福临(顺治)御制《褒忠录序》、《褒忠录论》;清高宗弘历(乾隆)为杨继盛画像题诗。

2历史评价

鄢懋卿:此何用卜,继盛负海内重望,徐阶得意门生,阶一日当国,继盛出而佐之,我辈无遗类矣,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徐阶:万物禀气以为命,公生其中得厥正。位卑身仆益自奋,君恩必报以死殉。人心为愤地为震,岁星一终天乃定。群奸澌灭主明圣,易名建祠锡赠廕。制词前后相辉映,嗟公一死重孰并。我铭揭之为世镜。
王世贞:呜呼,国家之所以为杨公者,足矣。当公再上疏再得罪以死,天下□公之忠,痛公之冤,而不知公之功实在社稷。天下□先帝之怒,公至僇其身,而不知再用公之言以格鸾嵩之奸,于后天下知,今上仁圣,数用言官言褒卿公,而不知其阴体,先帝之遗意。呜呼,公可以含笑地下矣。
屠隆:刘忠愍球、邹吉士智、黄少卿巩、杨忠愍继盛、沈少卿炼、刘侍御台批鳞折槛,竟杀其身,龙比之俦哉,百炼之刚,则杨忠节最盛乎。
谷应泰:独惜世宗自负非常,而明杀辅臣,始于夏言;明杀谏官,始于继盛。
王夫之:直击严嵩,而椒山之死以正;专劾魏阉,而应山之死以光。
清帝顺治:朕观明有二百七十年,忠谏之臣往往而有,至于不为强御,披膈犯颜,则无如杨继盛。而被祸惨烈,杀身成仁者,亦无如杨继盛。
汪有典:呜呼!士君子图事揆策,不患乎言之不验,患乎验矣而君不信,信矣而暮用之不诚也!若公之竭智尽忠,帝之悔悟宠锡,斥未久而赐还官,一岁而屡迁。臣主相知,固已入肘腋而通寤寐。则当转圜加膝之时,乘疾雷破竹之势,为除恶务尽之谋,区区恃有独契耳!公尝谓同年友王公继津曰:“君子才当大展,姑畜敛锋锐,勿徒惟尽其心,而为忠之大者。”然则公之自爱,众可知矣。公初亦欲请告山居涵养数年,然后出而任事,及一岁四迁,则又自叹:“天下成就,用之太早,岂非在我,无可如何!”而世且诋公以愚戅取重祸,此世所以多乱臣贼子也。
张廷玉:语有之:“君仁则臣直”。当世宗之代,何直臣多欤!重者显戮,次乃长系,最幸者得贬斥,未有苟全者。然主威愈震,而士气不衰,批鳞碎首者接踵而不可遏。观其蒙难时,处之泰然,足使顽懦知所兴起,斯百余年培养之效也。
乾隆壬戌年(1742年),马长淑题诗一首:赡拜孤忠遇象贤,捧来手迹当依然。非关铁画银钩笔,自爱忠肝义胆传。磊落丹心留汗简,峥嵘浩气满云笺。鸿毛泰岱胸中宝,刀锯何曾介眼前。
大学士刘墉慨然题跋:顽懦从来不汗颜,坊民以此尚逾闲。捐生那计终无补,知死犹闻重似山。何日墓门飞鸟去,只今祠屋夜鸟还。平生讲席留足迹,萧瑟松风昼掩关。
乾隆年间,任工部右侍郎的关省钦留言:此先生授命前一夕手迹也。每句以朱圈作读,无一笔轻率,无一笔之不近于道。慷慨从容,信所谓无求生以害仁者矣。
蔡东藩:①至若仇鸾之创开马市,取侮敌人,杨继盛抗疏极言,其于利害得失,尤为明畅,世宗几为感动,复因仇鸾密陈,以致中变,盖胸无主宰,性尤好猜,奸幸得乘间而入,而忠臣义士,反屡受贬戮,王之不明,岂足福哉?②盖严、仇互攻,严贼之势,虽一时未至动摇,然譬之治病者,已有清理脏腑之机会,杨继盛五奸十大罪之奏,正千金肘后方也,暂不见用,而后来剔除奸蠹,仍用此方剂治之,杨公虽死,亦可瞑目矣。且前谏马市,后劾严嵩,两疏流传,照耀简策,人以杨公之死为不幸,吾谓人孰无死,死而流芳,死何足惜?至若张氏一疏,附骥而传。有是夫并有此妇,明之所以不即亡者,赖有此尔。

3家族成员

六世祖:杨百源
五世祖:杨述正
曾祖:杨进
祖父:杨俊
祖父:杨青
父亲:杨富
母亲:曹氏,同县民曹忠室之女。
兄长:杨继昌,杨继盛同母长兄;杨继美,妾陈氏所生次兄。
妻子:张氏,胡村张杲次女。
子嗣:杨应尾,长子;杨应箕,次子。

4史书记载

《明史·卷二百十九·列传九十七》

5个人著作

著有《杨忠愍文集》,《皇明经世文编》辑有《杨椒山集》。王之春《椒生随笔》称杨继盛“文章为忠节所掩,甚至有人谓公不工诗,或谓公临刑诗二首已足千古,他作均可置之。余每读公诗集,中多清绝语句”。

6戏曲形象

1934年戏曲《杨椒山弹劾严嵩》:高庆奎饰演杨继盛。